簡介:墨流轉,詩逸揚;歌清亮,曲繞梁……跨界藝術交相輝映,兩岸名角同台尬戲!《海峽梨園情—2011中秋京昆交響音樂會》即將驚豔臺北!
京昆、書法、辭賦同為中華傳統文化瑰寶,中國人的氣質修養、審美情趣、人生理想,皆在其間融會貫通,一脈傳承。氣韻吟哦成辭賦,墨韻行氣于書法,而京昆,則是以曼妙音韻書寫的辭賦。
當傳統京昆與西洋交響相結合,又會是怎樣的氣韻宏大,撼動視聽?
《海峽梨園情—2011中秋京昆交響音樂會》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董事長舒展先生擔任總策劃、文學統籌,著名作曲家、指揮家吳華擔任音樂總監,朱紹玉、張順翔作曲,中國國家京劇院、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伴奏,隆邀大陸重量級國寶名角張建國、王蓉蓉、杜鵬、王豔、王珮瑜、李海燕、王潤菁、常秋月等專程來台,與台灣京劇界大師李寶春、魏海敏同台「尬戲」!更有書法名家現場揮毫,盡情揮灑“翰墨京韻”!
京昆戲曲,對我們這一輩的人來說,除非是自己所學有接觸外,大概很少人真正了解其中的美。小時候常常,看著外公外婆哼著那些個,完全不明白是什麼東西的調調,一句話總要分好多個頓點,一個字總要經過好多個音節,在費經"千辛萬苦"才可以把一整句話表達出來,一段戲曲,總是需要花上兩三個小時,故事內容複雜的,還要分個好幾集,才可以完全表整表達,但是他們就是可以耐著性子,看完一整齣戲,然後細細品嘗回味著。
我想這就是京劇的美,美在那些個音韻、那些個抑揚頓挫、那些個中國歷史文化、那些個隱含其中,含蓄中卻帶著澎派的情緒,搭配著特殊的裝扮和身段,呈現了歷史上大大小小,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。
昨天特別的,除了傳統戲曲的演出之外,還結合了交響樂器,例如說大小提琴、豎琴、定音鼓等等,中西合璧,有古典、有現代,呈現不一樣的火花。加了西洋樂的傳統戲曲,讓我們不懂欣賞傳統戲曲的人兒,有了不一樣的享受,並能夠真真切切的好好地坐下來欣賞。最後壓軸的,還有書法大師配合著音樂,自由揮毫著,透過大鏡頭,傳達了中國經典美學的韻氣,在畫板上,呈現了鏗鏘有力的字跡。
對我來說,這樣的音樂類型,除了奇特之外,還有一層永遠也抹滅不去的,回憶。是它能夠牽起了想念的橋樑,讓我回到了那些個再也回不來、在野觸摸不到的時光裡......
話說到這裡,不得不小小抱怨一下,不曉得這次主辦和協辦單位是怎麼配合的,第一,自由取票的排隊動線很沒有一個規劃,雖然主辦單位有保留異動的權利,但是進場動線也要規劃好,老人家總是氣火比較旺盛,場地畢竟是以前就搭建好的,走道小、樓梯窄,人一多就會感到溼熱難耐,加上又有很多人一直愛亂插隊(因為是自由入座),誰不會開大砲呢? 第二,這種大型晚會,急需人手本來都會應徵工讀生,但是教育訓練似乎一點也不充足,上前詢問狀況不清楚就算了,態度還很糟,我只能說愈來愈不了解現在的年輕人在想甚麼了。雖然場控人員很可憐,畢竟都是年輕的工讀生來幫忙賺點辛苦錢,我也不是澳洲來的客人,好聲好氣的詢問卻受到這種回應,整個一度子火都上來了。 第三,音響設備實在令人汗顏,刺耳到一個極限,想要好好欣賞都沒有辦法,重量級國寶的超水準演出,我只能皺著眉頭摀著耳朵,欣賞他們精彩的演出,這不是很奇怪嗎?是不是因為考慮到老人家聽力都不是很好,所以弄得特別大聲?但是我覺得這並不是一個理所當然的藉口,雖然昨天抱著好奇和興奮的心情進場,卻這樣被荼毒了一整晚,看完以後整個人是既疲累又頭痛,真是有點得不償失。 對於這樣的場地、這樣主辦單位辦的活動,挺失望的。